《東拉西扯》
< 一>
巴黎比倫敦更有觀光價值 (more…)
看看下面勞思光著的《思想方法五講》中的句子,會不會如當初吸引我那樣吸引你:
“我在正式談[思想方法]以前,先得解說一下,我們要講的[思想方法]是甚麼意思。”
“我們常常說,不懂某人說的話是甚麼意思;其實,最重要的倒是,我們是不是懂自己所說的話。”
“對一切的[學]都是為了增強你的能力;而最基本最應該增強的,是你的思考判別能力。”
“人有一種弱點,就是容易對罕見的東西或者比較希奇的東西,感到震眩;由於那種震眩感,每每人就會失去深察詳思的能力。”
“不管一個符號你給它甚麼意義,你一給了它這種意義,你就不能隨便伸縮改變。如果你不知不覺地改變你所用的符號的意義,那樣,你就犯錯誤了。”“通常你思想中那些概念,所以會不明確,大半都是屬於這種毛病。”
“一個符號的所指就是知識成分;一個符號的附有的色彩就是情緒成分;知識成分是[意義]。情緒成分是[意象]。”“情緒活動與知識活動,根本是兩種活動。”
上週六逛了Top shop、[英國人最信賴的品牌]Clarks鞋店(可以不看),Harrods哈洛德百貨公司(除了華麗的電梯、天花板…還有甚麼可說?)、代表[今日]London潮流的Selfridges塞爾佛瑞奇百貨(代表?)…Top shop旁邊有間NIKE,用40鎊買了鞋、背囊,(因為我買童裝鞋4號,所以便宜。)想不到還有甚麼需要買。你若游London,時間不太多的話,商店免看。
周日在旅游巴士上觀光,冷。也就是在巴士上我想要改變之後的行程。
也去了Hyde park,演說者角落。
昨天去了[世界最大規模的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真的嗎?)停留了三小時,想明白那些東西。很遺憾,很多東西我不明白。既然已經不可能改變路線,就用電子字典查說明中不懂的英文,當上英文堂。
…我看到[膜]、[仿]、看到一些畫家需要用很多話去解釋自己。仿佛展覽一件[皇帝的新衣],告訴你是甚麼,你還不好意思說你甚麼也看不到。是這樣嗎?讓我再看看,再想想。
…比如:
Frank Stella(1936)said:[My painting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only what can be seen there is there … All i want anyone to get out of my paintings and all I ever get out of then is the fact that you can see the whole idea without any confusion …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然後,我看他的畫,然後發現不了甚麼,除了發現一些作品要依賴文字,驗證了文字的重要。
又比如:
Alile Neel(1900-1984)一幅JOE Gould 1933,我不懂他要表達啥。 Neel said that : [ Joe wanted this painted, and i was still imaginative enough to give him a whole tier of penises.]看看下圖,他在[說]啥??
三樓達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 的 Mountain Lake(1938) ,欣賞得仔細..電話上的小蝸牛… [The lake can simultaneously be seen as a fish. By such doubling he sought to challenge rationality. The painting combines personal and public references,His parents visited this lake after the death of their first child, also called salvador… …)
也許要快點去看Dali Universe(超過500件鬼才達利的作品),清清胃口。
還沒收看那節目,因為我部ibookG4無法開啓該文件,又或者我並沒有立心非得收看不可。不管同意不同意,我根本不會理睬那些『定義』。
又或者私下認為[blog是什麼?]之類的問題沒有認知意義(也只是說不是知識范疇),這類問題難以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比如: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什麼是 (more…)
看到一場熱烈討論:Blog文化?主流媒體的食古不化!
我想…其實什麼是“日記”?或者說什麼是別人口中的“日記”?為何有人如此敏感?
剛開網時也抗拒日歷的顯示,想搞個“正正式式的網頁”。細想為何抗拒,所謂的清高作怪?也許想跟那些“今天上午…中午…晚上…”的寫法涇渭分明。
因此,我揣度到他們知道自己的blog被冠以“日記”的心情。 (more…)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闌珊”的意思是”將盡、衰落、稀落“,英文是:wane,decline,fade away,languish,be dim…
整句可譯為: (more…)
下文摘自紀伯倫的《先知》。
當務之急是溫英文書,學習之餘又想貼文,唯出此策,雙語呈現。
In truth that which you call freedom is the strongest of these chains, though its links glitter in the sun and dauzzle your eyes.
其實所謂自由正是最牢固的枷鎖,雖然它的鏈環在陽光下熠熠閃光,令你目眩。
Verily all thing move within your being in constant half embrace,the desired and the dreaded,the repugnant and the cherished,the pursued and that which you would escape.These things move within you as light and shadows in pairs that cling.
的确,萬物的正反两面始終在你體內運行著,渴望與恐惧,厭惡與憐愛,追求與逃避。這些事物好像光與影相偎相依,在你生命中運行。
And when the shadow fades and is no more ,the light that lingers becomes a shadow toanother light.And thus your freedom when it loses its fetters becomes itself the fetter of a greater freedom.
影子暗淡消失,徘徊的光成為另一道光的影子。因而,當你的自由擺脫了束縛,也就成為更大的自由之枷鎖。
相關閱讀: (more…)
<1>
口琴,最小的樂器。
“口琴僅只有四英吋長的長度,使用21音階,演奏時可能程度同鋼琴的音階一樣,漸次升高,可是沒有鋼琴的琴鍵 ,用六個諧和音,只要演奏者能控制呼吸即可。”
柔軟的唇,溫熱的舌,貼著冰冷的金屬,每個暗格中暢流不同的音質… …
唇動,手動,口琴聲飄動,不動的是樂器的內部。
也許,人是口琴,等待可以讓自己奏出生命樂章的熱吻。不同的呼吸方法和口型表現不同的樂曲旋律,因為是他/她,屬於你的樂章才有微妙的 (more…)
整晚大部份時間都在玩,玩游學的網上課程:“發音課室”聽力測試… …真的蠻有效,每個口形都清清楚楚,做功課回答完問題,又有個帥哥猛贊你perfect。看到100分,真爽!(有興趣可登記玩7天)
比上堂有趣,极可能成為我的“新游戲”。 (more…)
內地反日情緒高漲!可能我在忙自己的事,可能我在香港體會不深…近期看了不少相關話題,看到下文,看到貼文日期是04年10月,聯想到近期各類“反日活動”,直覺上,…這次可不似鬧著玩的!
當然,下文內容自行推敲。我轉貼的目的在於讓各位感受一下他們的情緒。
(心中那隻布偶貓爪正在爪一個“歪點子”:其實內地人常說的的粗口“日你X”,跟“日本鬼子”有沒有關系?:) )
(more…)
通常我不以英名地名代替中文地名出文,為何之前寫London不寫倫敦呢?嘻,看到[倫敦]我想到[敦倫],還是寫London好。
見日不落(這名字容易惹國語人發笑)和思存談[觥籌交錯]、[醉翁之意] …笑完,放下手中剛買的倫敦旅游書,查找[敦倫]一詞。
(more…)
4月4號《萍果》(見*備注)說「 化繁為簡 」是一個魔咒?
不見得。看看自己的書架,最近不去旺角上哲學課,就沒買過簡體書,反而幫襯商務、城幫買繁體書。
在報上看到達文西密碼簡體hk$28一本,我買那本繁體版hk$117(會員八折),自問:[2本放在一起,買哪本?]我會買簡體版,除非簡體那本實在粗陋。因為簡體版橫向排版,我真能一目十行去看。看繁體版,眼球要上下跳動,快不了。當然,可以歸咎於我個人閱讀習慣。 (mor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