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言文字浮現的暗湧

3月23日2005年

《致思存君》

Filed under: 生活速寫 — 萱言 @ 2:44 am


算是回應思存《在肯德基咀嚼詩意》一文,上圖來自他文中的相片,正正是他筆下的窗外… …


<1>
今天港報說,過半大學生[寧願以講粗口關心社會]。在中文字廣泛用於插科打諢的城市,混淆有喧嘩的肯德基,填充了腸胃後,你看[以拇指分開的書頁上,四句唐詩]。書上伶牙俐齒的句子幫你甩開紅塵的牽絆,你開始咀嚼詩意。
窗外無詩意。

你閱讀書中句子。你也閱讀陽光、空气、人群、俗識、風土人情…,你閱讀閱讀了這一切的自己:[ 語詞引領想像力飛翔,語詞所不能傳達的,正是詩意的所在。不可言說。無以名狀。然而,言詞與畫面之外的理解,才更需要想像。]
通過空气中到達的文字,我閱讀你的閱讀。

<2>
詩評界抨擊現代詩:[分成行子,便是詩了]、[走向下半身]、[破舊未能立新]…
有一段時間看到[詩歌]二字,有點厭食症。眼見越來越多詩句囿於生活細節,無法讓人想象腴潤… …
當你以[咀嚼]去對應[詩意],莫名痛快。
順利進入你的語境,我看到外界氣流跟一個人身體內的彩虹對弈,畫面對比強烈。詩歌的肌質,出奇地在高樓大廈瓜分的天空中,如晝夜明明滅滅滅滅明明。
你仿佛成為我們不期而遇的另一個自己。哪怕只是一個翻書的動作,已翻起心中感慨。

這是意象的力量,[微塵中顯大千]、[有限中寓無限]。人人見的世界都是以自己為經緯編織。
我看到你坐在某處,與自己磋商,那本書似靈魂對抗現實的盾牌,或是看到另一片天的窗,既可打開又可關閉… …

<3>
何時開始,我已將看詩當成一次旅行?[欣賞一首詩就是再造一首詩],已少有再造的熱情。
乘車經過你坐過的那間肯德基,我望了望你望見的巨幅廣告,同時去感覺車與路面擦身而過時的震蕩。為了前進,車一直在趕路,其實也只是在這城市的路上兜兜轉轉。
在大都市背景下我們還會喜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種句子嗎?
思想閃了閃光。[沒有什麽比光更深地陷入黑暗,並在其中死去。]
我們醒著做夢,在句子與句子中間。

做為詩歌寄主的人,也許一早謀殺了自己的情感。當一些句子跟自己產生糾葛,看到詩句的鑿痕,才想起詩意這東西。
核桃砸去外殼,才找到內部。
你走出肯德基,穿過人群,手指放棄了別人的書,找到了自己的鍵盤。敲出的字,叩響了自己,砸中了我們。
我們因此彼此問候:你好嗎?

[後記]
關於“詩的境界…是從時間與空間中執著一微點而加以永恒化與普遍化。它可在無數心靈中繼續複現,雖複現卻不落於陳腐,因為它能夠在每個欣賞者的當時當境的特殊性格與情趣中吸取新鮮生命。”
——《朱光潛全集》

又,喜歡詩的人留意26號《詩的意象》講座。講者張詩劍先生,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一號活動室,3:00pm-5:00。

1 Comment

  1. 關於這篇文,思存君很禮貌地給過一個[這樣好像隨意一點]但不隨便的回應。
    節錄如下:
    “我覺得,詩意的消失不是因為城市
    我是相信城市也可以產生詩,
    不一定要停留在吟咏自然景物,
    相反, 勉強去追尋”古意”, 與生活脫節也沒多大意思
    詩人的觸覺, 在城市裏一樣可以發揮
    從前也讀過一些城市題材的詩, 覺得也不壞
    只不過是自己已沒那種讀詩的心情
    就沒留下深刻印象吧了”

    “我估計, 正如其他藝術形式那樣,
    對詩意的感知, 多少是需要熏陶的,
    在年少的時候, 被那些東西包圍過, 感動過,
    看世界的眼光或許就不一樣
    而那些東西似乎是無法在日後補回的”

    “… 在香港這個環境裏成長,
    大抵就是一步一步遠離可以被詩感動的狀態”

    “…即使我們沒有失掉山林海洋, 風露雨霜,
    我們也與自然失去了聯繫,(從前是一葉知秋, 而今是由時裝帶動季節變換)
    而且也缺乏那種必要的”緩慢”去感受,
    感受自然, 感受城市, 感受人/時間/生命…
    即使有人寫出了詩, 也缺乏可以被感動的人(于是我們只有流行曲)”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從前也很喜歡這幾句,因為生活裏有楊柳 (雖然沒有雪),
    到了對楊柳沒概念的時候, 這幾句詩又會如何…. 不知道呢
    然而, 有了電話電郵與飛機的世界
    思念/等待/別離已不是同一回事… ”

    (反正我也不是第一次[出賣]網友,若思存君對我的斷章取義不滿意,就[隆重一點]自行整理吧。 :) )

    Comment by 萱 — 4月11日2005年 @ 12:56 am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