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忘》
明 年 舉 行 的 印 象 派 畫 展 名 畫 林 立 。 當 中 包 括 價 值 四 億 三 千 萬 港 元 的 馬 奈 ( Edouard Manet ) 作 品 《 吹 短 笛 的 男 孩 》 , 馬 奈 打 破 以 往 畫 家 對 豐 富 構 圖 的 喜 好 , 只 用 紅 、 黑 及 黃 三 色 繪 畫 一 名 小 童 吹 笛 , 背 景 留 空 。 另 一 幅 價 值 二 億 八 千 多 萬 港 元 的 德 加 ( Edgar Degas ) 作 品 《 舞 蹈 課 》 , 打 破 了 當 時 流 行 的 工 整 、 對 稱 畫 風 。
至 於 價 值 一 億 二 千 多 萬 港 元 的 莫 奈 ( Claude Monet ) 作 品 《 盧 昂 大 教 堂 ─ ─ 棕 色 的 和 諧 》 ,畫 中 展 現 的 巍 峨 教 堂 , 在 不 同 時 候 光 影 變 化 下 顯 得 朦 朧 ; 對 光 影 和 時 間 的 拿 捏 , 是 典 型 的 印 象 派 風 格 。 (以文摘自《萍果日報》)
相關話題:
《48幅法國印象派名畫》
到時約埋一齊去觀畫呀好嗎~~~????:D
Comment by 鏡 — 9月24日2004年 @ 6:27 am
好哇。
Comment by 萱言 — 9月24日2004年 @ 12:12 pm
對香港傳媒對藝術的報導不敢恭維,每次說名畫都是強調價值多少億,令人嘔心。
Comment by Stannum — 9月24日2004年 @ 2:48 pm
說值錢還可以啦,俗氣點而已,忠實反映香港社會現實,告訴香港人這些畫很值錢,會多些人去看,否則恐怕到時門庭冷落,大師傑作明珠暗投,情何以堪。
昨天是秋分,晝夜剛好對半。
Comment by 非是 — 9月24日2004年 @ 4:20 pm
「忠實反映香港社會現實」 哈哈﹗一語中的。不過﹐我發覺差不多任何時候﹐就算不是有展覽需要吸引人入場﹐例如介紹外國名畫﹐報導名畫失竊都一律以金錢價值﹐而非藝術價值來衡量。
在我這裡﹐昨天是Spring Equinox,春分。
Comment by Stannum — 9月24日2004年 @ 5:26 pm
許是在銅臭堆中久了,對那股臭味不太敏感,習以為常。都像自己聞不到自己的狗臭,只覺得人家那只狗是臭的。下意識,貴的東西跟高貴,藝術價值的認同度掛了鈎。
倒有興趣知道,完全不提$,而能表達藝術的市場價值的句子該如何寫。
Stannum ,你手上可有高雅的示範?
Comment by 萱言 — 9月24日2004年 @ 11:18 pm
非是:可能的話,你也跟我們一起去看畫展吧。
Comment by 萱言 — 9月24日2004年 @ 11:27 pm
「市場」價值﹖我們的「市場」是用錢的﹐當然要用錢去衡量。但我的意思就是不應該以「市場價值」作宣傳重點。
欣賞藝術的重點應該是欣賞其藝術價值﹕包括美感﹐技巧﹐藝術史上的重要性等等。而市場價值與藝術價值並不相等。例如有兩幅藝術價值相若的畫﹐其中一幅可能因為﹕年代久些﹐畫家產量少﹐和買家有某種關係﹐難於保存等等因素而貴了十倍。
因為這些傳媒如此的鼓吹﹐很多人看完畫展後可能會對人說﹕「我看了一幅值四億元的名畫。」而不是「我看了一幅構圖很美﹐技巧很高的名畫。」我覺得很悲哀。
Comment by Stannum — 9月25日2004年 @ 9:04 am
自從菲尼基人﹝或中國人﹞發明錢幣以來,金錢成為衡量價值的重要指標。
不過,如果發展到小萱男朋友對小萱說:“今天愛妳893,244元整,如果妳不去九寨改去青島,我便多愛妳一塊錢”。
想來真有點混蛋吧。
小萱邀請一起看畫真是榮幸,非是馬上接受而且十分開心,小萱可不許反口啊。
Comment by 非是 — 9月25日2004年 @ 9:08 am
藝術價值更多是主觀的,市場價值比較客觀。
不過,看畫是主觀看還是客觀看更能欣賞畫的本身?
畫的本身又是啥?
很多畫家作畫是為了賣錢,或收了人家的錢作畫。
很可能梵谷生前,畫能賣錢他也不會自我了斷。
如果當時有人問梵先生他需要別人“欣賞其藝術價值﹕包括美感﹐技巧﹐藝術史上的重要性等等”或付錢給他買畫貼在厠所裡當裝飾,不知窮的半死的梵谷會咋想會咋選擇。
Starry starry nite…
Comment by 非是 — 9月25日2004年 @ 9:23 am
那麼﹐用所謂客觀指標﹐如果《吹短笛的男孩》只值四千萬﹐你對它的欣賞程度會不會只剩十分之一﹖大概不會吧﹖所以標榜值多少錢是沒有甚麼意義的。
Comment by Stannum — 9月25日2004年 @ 9:40 am
如果《吹短笛的男孩》“只”值四千萬,恐怕法國人不會選她到處展出,也不會很受注目。
梵谷的畫變成很值錢之後才受到舉世稱頌,才享受很高的“欣賞程度”。
如果梵谷的畫不值一文,很可能只被視為一個瘋子所作的畫,沒多少人對它們有“欣賞程度”。
話得說回來,如果胡大哥作畫賣了五億美元,另當別論。
有此情況,非是也沒贊成胡大哥是舉世最棒畫家,只會說買家可能是最出色投資者而已。否則非是馬上成為舉世最棒馬屁家情何以堪。
小萱,妳要注意:可見非是只拍美女馬屁,其他一切人等敬謝不敏。
因此,金錢不是衡量畫作藝術成就唯一指標,卻是重要指標之一。
這指標佔多份量,人人不同。
Comment by 非是 — 9月25日2004年 @ 2:38 pm
放眼各處﹐不但值四千萬的畫會四處展出﹐價值五﹑六位數字的畫也週遊列國﹐到處展出﹐很受注目呀。
「梵谷的畫變成很值錢之後才受到舉世稱頌,才享受很高的“欣賞程度”。」完全不同意。難道不是有人欣賞它的美感和技巧﹐才有人買﹐才有可能(不是必然的)變得很值錢﹖
「金錢不是衡量畫作藝術成就唯一指標,卻是重要指標之一。」可能是名畫店拍賣會的指標﹐但不是畫展的指標﹐你有見過畫展(不是以賣畫為目標的展覽)的畫旁標明價值嗎﹖如果你認為這是重要指標﹐看畫展時沒有標明﹐豈不是很失落﹖
Comment by Stannum — 9月25日2004年 @ 9:18 pm
價值五、六位元數位的畫在香港展出時沒各大報紙大篇幅報導,比今次價值數以億計的畫所受市民注目程度便比價錢低的畫高出很多。
梵谷生前一張畫都沒賣出,賞識者寥寥,“欣賞程度”很低,到他的畫價值以十億計時,欣賞者增加千萬倍億倍,“欣賞程度”很高,因此,金錢價值高,“欣賞程度”便隨之而增。
很多畫展沒有標明“美感﹐技巧﹐藝術史上的重要性”,stannum君看畫展也會失落嗎?
不會,是嗎?
Comment by 非是 — 9月25日2004年 @ 11:53 pm
〉[小萱可不許反口啊。 ]
才不會哩。^ ^
Comment by 萱言 — 9月26日2004年 @ 12:23 am
非是﹕和你辯論很有趣。本來只是對剪報一時覺得很嘔心﹐發一句牢騷。但和你說著說著﹐就跟明瞭自己對這種報導嘔心的原因了。
>>價值五、六位元數位的畫在香港展出時沒各大報紙大篇幅報導,比今次價值數以億計的畫所受市民注目程度便比價錢低的畫高出很多。<< 這就是令我嘔心的地方﹕一個惡性循環﹐銅臭傳媒集中報導名畫金錢價值﹐讀者被其影響﹐以為欣賞「名畫」就是欣賞其金錢價值﹐然後城市變得更銅臭﹐又生出更多銅臭傳媒。
看畫展﹐就是要看作品的美感和技巧等﹐自己研判。如果不懂﹐畫展有單張或目錄說明﹐可作參考。所以﹐絕不會失落。
Comment by Stannum — 9月26日2004年 @ 9:20 am
續上則﹕
這就是令我嘔心的地方﹕一個惡性循環﹐銅臭傳媒集中報導名畫金錢價值﹐讀者被其影響﹐以為欣賞「名畫」就是欣賞其金錢價值﹐然後城市變得更銅臭﹐又生出更多銅臭傳媒。
看畫展﹐就是要看作品的美感和技巧等﹐自己研判。如果不懂﹐畫展有單張或目錄說明﹐可作參考。所以﹐絕不會失落。
Comment by Stannum — 9月26日2004年 @ 9:21 am
我個人都十分同意各位的說法,但我更相信世上像諸位般對名畫有著不一樣的欣賞心態的人…其實少之有少了。
大家可有想過:對於一些對名畫百般不了解的門外漢,用金額來給他們為作品設上一個應有的程度,不是比他們一竅不通地對著名畫胡說八道地說個不停更可取嗎?
當然,銅臭令人難忍,故作清高亦令人難受…但又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呢?
^_^希望小女子之話,未至於欲偏蓋全吧!如有得罪,多多包涵>3<~*
Comment by Jelly~* — 4月3日2005年 @ 11:03 am
歡迎光臨,Jelly。
[銅臭令人難忍,故作清高亦令人難受…]我有同感。各抒己見,很好。
Comment by 萱 — 4月3日2005年 @ 12:29 pm